- 合规的炒股投资系统 河南完成发行166亿元地方债,用于“双一流”创建工程
- 股票实盘配资app 11月21日全国共发行23支地方政府债 共计963.
- 香港股票可以杠杆 2024年11月20日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南庄兜农产品
- 多少钱可以用杠杆炒股 2024年11月20日晋城市绿盛农工商实业有限公司
- 股票配资杠杆是什么意思 想做「奢品」的高梵,距离「奢品」还有多远?
无利息配资 跨区机收30年,“丰”景看不够,故事讲不完|三夏记者手记
IMF赴中国代表团在京发布今年第四条款磋商结果,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分别增长5.0%和4.5%,均上调0.4个百分点。 大象新闻记者 李玉波今年“三夏”,我们已经走过了四市七县,讲述了10位人物在这个丰收季里的故事,展示了这些地方的“三夏”新变化,但我总觉得故事讲得不那么“美丽动人”,变化展示得不那么“气象万千”。我一直在郁闷和焦虑:“四季歌”怎么越来越难唱。媒体前辈们的“歌声”为什么美妙和响亮,以至于30年后,还让包括我在内的人,时时回味。 30年前的一条3分钟的片子 至今记忆犹新 1995年6月初,同样是火热的收获季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播出了一条3'06"的片子名为《农机千里走中原》。报道外省农机不远千里到河南收割小麦的消息,用简单明了的对话,展示外地机手和本地农民对这种方式的肯定,但记者并未就此打住,而是通过深入采访,用实际情况说明,当时收割机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。这种情况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才有了延续至今的全国性的跨区机收。应该说,从这条新闻开始,拉开了跨区收割的序幕,更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,反映了农业战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的深刻变化。这条新闻也因此荣获1995年度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。 这条片子,也是1998年刚入职的我,重点学习甚至背诵的片子,至今难忘。 而今,当时参与报道的媒体前辈或老师,大多已经退休或离开新闻采编岗位,我也过天命之年,为什么还是“五音不全”呢? 每每后方传来消息:报道没新意,故事不精彩,亮点不突出,表达不到位,总结成两个字:平淡。这,让我日夜忧思,好像面子和里子都掉麦田里了。 为自己想了好几个理由。一是跨区机收运行得越来越成熟了,从自发性到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组织实施,再到如今合作社、经纪人队伍成主流,政府承担保障和服务职能,市场化的转变,让跨区机收更顺利。这就少了很多“新闻”。由此而产生了第二点,各类农机不断增加,技术性能、作业速度和质量逐年提高,“三夏”进度的加快,一些新闻很快就成旧事。三是自媒体的盛行,让更多人和事失去“新意”。四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,拍摄设备和编辑软件的“智能”,也让我觉得越来越有点“赶不上趟”。 忧思之后的感慨 昨夜,重新回看这些天来的“产品”,忧思之后很感慨。说句题外话,我一直不接受“新闻产品”这个词,而坚称“新闻作品”,产品即有商业属性,主要目的指向经济效益;作品的核心要义归属艺术范畴,出发点重在情感及附加的社会影响。 回到正题,采访了这么多人物,体会了不少变化,怎么就不“热”呢?天气炎热抑制了我的能力?节奏加快打乱了我的思维? 都不是! 前面的四个理由也都站不住脚。 这个答案同样有四个确证。一是对河南的认识不够深,对河南农业的理解不够全,难以真正身处其中,还是一个看景的角色,所以不知其味。 二是对不断变化中的“三夏”少了一些好奇心,更多的是习以为常。所以难以观其变,察其意,进而临其境。 三是对快速推进的麦收,跟踪脚步有些慢,进而采访节奏乱,进而失其活。 四是对处于变革时代人物的心理变化缺少深入体会,进而失其新。 归根结底,就是缺乏穆青先生所体现并坚持的“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”。多跟着人物奔波在田间,和他们一样顶烈日、踏泥土、扑灰尘、洒汗水,多在地头看收割机来来往往,种粮人匆匆忙忙,多在采访中,勤问、勤记,勤想,多在写稿和编辑中突出重点,聚焦亮点。或许,会有不一样的作品。 现在想来,我们采访的人物都很有特点,他们有的是种粮大户,农业社会化服务从业者,有的是乡村干部、志愿者,有的是维修师傅、农机合作社负责人,还有的是农业人员、科技专家,不论在“三夏”中,在哪个“岗位”,尽心尽责,他们都说“今年麦收目前来看是少有的轻松和顺利”,但田野里的他们,没有人松劲。 我们没有很好地展现他们的劲头,不是因为没有,而是缺乏感受。记录了他们忙碌的身影,却没有挖掘背后的故事,采访了人物,故事的背后也未曾触及,编辑节目,最突出的内容淹没在“空镜”中。 为什么“新农人”让人羡慕,“田秀才”受到尊重,为什么“田管家”“土博士”成为名人,为什么秸秆和智能机械成新宠?知道并采访了这些人物,怎么没有通过采访给这些“为什么”一个精彩的答案呢? 结语: 回想30年前,媒体前辈们以《农机千里走中原》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改变,却没有止步,此后几年持续跟踪农机跨区机收所出现的新矛盾、新问题,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完善。每每想起这些,真是汗颜。 发展中的河南会有不一样的“丰”景,壮大中的河南农业也会有不一样的成果,摘取果实的“新农人”也将有不一样的故事,让人“耳目一新”的素材,怎么用新媒体的语言讲好这些河南故事呢?抄用一段古文作答吧:“议事者身在事外,宜悉利害之情;任事者身居事中,当忘利害之虑。” 从职业的角度,我个人的理解,微观上,要扎实深入采访,弄清楚事情的出处和缘由,然后再放下顾虑和得失之心,努力回答好“5个W”。宏观上,“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,田间地头找答案”,虽然我很难站得那么高,但脚踏泥土还是应该能做到的。 番外一 向采访《农机千里走中原》的前辈们致敬。 番外二 想得次数多了,好像有点明白。 番外三 明白了之后,还没想好怎么做。 番外四 用手机写下自己的胡思乱想,真累。 番外五 凌晨2点,睡觉,明天还得早起到农田里干活。 番外六 忘了告诉其他人,这个宾馆不提供早餐。 番外七 真想敞开窗户吼一嗓子:起床了,收麦去。 完结无利息配资 机收跨区农业河南三夏发布于:河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