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配资专业股票 债市行情速递丨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涨0.47%
- 股票融资杠杆比例 中证转债指数收涨0.14%,267只可转债收涨
- 股票配资查询网 2024年11月20日新疆绿珠九鼎农产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
- 股票黑马推荐 2024年11月20日新疆通汇市场有限公司价格行情
- 炒股杠杆怎么操作 智慧能源:向“绿”而行
杠杆配资公司 受命于天、既寿永昌——传国玉玺的千年传奇
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方面杠杆配资公司,1-6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,同比下降10.1%;其中,住宅投资39883亿元,下降10.4%。 周茂华还指出,考虑到经济持续复苏、银行面临的净息差压力以及需要平衡国内外经济环境,短期内降低MLF利率的可能性不大。他强调,在调整货币政策工具时,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和物价是否偏离复苏轨道、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情况以及国内外经济平衡。 周平王十三年(楚厉王元年,前758年),楚国国君熊眴继位,即楚厉王。楚厉王在位中期,楚国荆山(今安徽怀远)地方有一个叫卞和的小孩,在山中偶然得到一块璞玉,于是把它献给楚厉王。楚厉王让玉匠辨认,得到回复说是块普通石头,楚厉王很生气,认为是卞和欺骗他,于是砍断了他的左脚。 周平王三十一年(楚武王元年,前740年),楚厉王的弟弟熊通成为楚王,就是楚武王。卞和又把玉石献给楚武王,但是还是被鉴定为石头,楚武王也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右脚砍去。 周庄王八年(楚文王元年,前689年),楚武王的儿子熊赀继承楚王之位,即楚文王。此时的卞和已垂垂老矣,即将不久于人世,因为两次献玉都被斥责为假,失去双脚,即委屈又悲愤,于是抱着玉石在荆山下大哭,三天三夜都没停,眼睛流出鲜血。 楚文王得知后,派人前去询问,卞和回答说:“宝玉而名之曰石,贞士戮之而漫,此臣之所以悲也。”意思是说自己哭不是为了双脚,而是因为宝石被当做石头,忠臣被认为是欺君。楚文王于是命人把璞剖开,里面果然是一块美玉!于是把这美玉雕琢成一块精美的玉璧,以卞和的名字命名为“和氏璧”,并封卞和为零阳侯。这就是和氏璧的由来。(具体故事,见《韩非子.和氏》、《史记、卷八十一》所载。) 和氏璧雕琢成品后,被楚文王所珍爱,收藏于楚国王宫。此后和氏璧一直在历代楚王手中传承,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岁月,直到周显王三十六年(楚威王七年,前333年),楚国令尹(即国相)昭阳在上一年楚灭越的作战中率领楚军作战立下大功,被楚威王厚加赏赐,并把楚王室所珍藏的重宝----和氏璧赐予昭阳,作为最高奖赏。这样,和氏璧从楚王的私藏转为楚相昭阳的心头挚至爱。 昭阳得到和氏璧后,喜不自禁,常于府中饮宴时,摆出来让所请客人参观评论,以炫耀夸赞一番。一次,昭阳宴请诸多门客,按惯例又把和氏璧摆在大堂让人参观,并自我夸耀。 门客们纷纷奉承赞誉,使得昭阳十分受用,于是与大家尽情欢饮,气氛热烈嘈杂,人来人往。其中有一个叫张仪的年轻人,因为穷困,投在昭阳门下,当个门客,混口饭吃,这次也被叫来参与宴席。 但没想到的是,酒宴结束后,和氏璧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!这一下昭阳惊怒交加,大发雷霆,严令彻查。有人进言说:“那个新来的叫张仪的小子,穷困潦倒、又品行卑劣,当时坐的离玉璧比较近,八成是他偷了。”于是昭阳下令把张仪抓来,严刑拷打,要他交待偷玉璧的罪。 是不是张仪偷的不知道,总之无论如何拷打,他就是不承认偷了玉璧,所以被打个半死。昭阳因为张仪是鬼谷子的学生,又是主动来投奔自己,这么打死了也不好,于是恨恨下令,把张仪丢出府外,并让人将其驱逐出楚国。 张仪遭受了如此羞辱,心中怒火迸发,离开楚国后,辗转来到秦国,以卓越的游说才能被秦惠文王所重用。之后,张仪数次使诈诱骗楚怀王,使得楚国背齐投秦,又被秦国抛弃,导致因小失大,最后小利也没有到手。楚怀王狼狈不堪,楚国丧失实地,一片萧条。这都是张仪前后“疲楚之计”的功劳。而引起楚国衰败的起因,竟然是那块小小的玉璧。 张仪与楚国的恩怨暂时不表,单说和氏璧本身。自从在昭阳府中失窃后,这块玉璧再没有出现在世人眼中,神秘消失了五十多年。 周赧王三十二年(赵惠文王十六年,前283年),赵国宦官缪贤偶然在外人手中购得一块玉璧,经过仔细辨认,终于确定这就是当年的和氏璧。缪贤大喜,把玉璧妥善保管,时时把玩。 缪贤得到和氏璧的消息,不久便传到了赵国国君赵惠文王的耳中,此后史书上是说“惠文王得其玉”,十分简单。但是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子,缪贤的结局又是什么,这些统统没有记载,只能我们自己去想象了。 赵惠文王得到稀世珍宝和氏璧的消息,短时间内就被秦昭襄王所知。此时的秦国已经是天下最强,对于山东六国的攻势也是步步紧逼。为了压服赵国,同时也是显示秦国的强横,秦昭襄王假意向赵国提出: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,让赵国把和氏璧送到秦国来。 当然,秦国不可能真拿十五座城去换一块玉璧,之所以这么说,是为了显示秦赵之间秦国所占据的强势地位,及试探赵国对于秦国强横的反应。 之后的事情,无数的历史书及艺术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演绎过,赵国大臣蔺相如不辱使命、机智勇敢地面对秦国君臣,据理力争,终于使得和氏璧“完璧归赵”,维护了赵国的尊严。这里因与“传国玉玺”主题联系不大,所以就不再过多描述了。 秦王政十九年(赵王迁八年,前228年),在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下,赵国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,五十多年前好不容易被保留下来的赵国至宝和氏璧,随着秦军破邯郸,终于被收入秦王的宫中,再一次更换主人。 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秦国统一天下,秦王政也成为始皇帝,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,始皇帝制作了一方国玺,上刻李斯亲笔书写的八个虫鸟篆文“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”,以此来宣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帝的地位为神所授含义。而用于国玺制作的原料,相传就是那块稀世之宝----和氏璧。 按照后世的考证,春秋战国的玉璧,是扁圆形中有孔的形状,比较的薄,用来制作国玺,比较勉强,所以秦朝的国玺其实应该是用陕西当地的蓝田玉制成,不是和氏璧。但是自南北朝以后,历代史书记载的传国玉玺,都是用“和氏璧”所制这种说法,本文为了延续传国玉玺的传奇性,采用后一种说法,即是使用和氏璧所制成。 自传国玉玺制成后,它身上的光环就没有散去过,千年以来,围绕着这方玉玺,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,给中华朝代更替、国家兴衰的历史进程增添了精彩的旁注。 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年),就在传国玉玺刚刚制作好不久,始皇帝携带着它巡视南方,路过洞庭湖,乘坐龙舟跨越湖水,途中遭遇大风,使得龙舟几乎倾覆。 慌乱之下,始皇帝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,向神灵祈祷平息风浪。幸好不久风停水静,始皇帝才得以平安,但是传国玉玺因此失落。 八年后,始皇三十六年(前211年),就在始皇帝去世前一年,陕西华阴平舒道上,有人把此传国玉玺奉上当地官员,国玺始得复归(如果猜得不错的话,这重归的玉玺,应该是重新制作的,也许就是拿和氏璧为原料。之前那块用蓝田玉制作的真正国玺,抛入洞庭湖后,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找回,玉玺重归,或许只是始皇帝的一个计谋,用来加强皇权的神秘性,和天命所归的正统性)。 始皇帝死后,天下很快大乱,山东旧贵族及趁势而起的豪强们纷纷举兵,反抗秦朝。经过三年的战争,秦二世三年(前207年),秦王子婴诛杀赵高后,获得传国玉玺。 不过子婴无法抵挡已经攻入函谷关的联军,无奈之下,只得向第一个入关的义军将领沛公刘邦投降,在咸阳以东十三里的积道亭举行仪式,把秦国玺献给刘邦。之后刘邦击败项羽,建立汉朝,把秦国玺随身佩戴,称为“汉传国玺”,并传给后世嗣皇帝,“代代相传”。 汉初始元年(8年),掌握汉室实际权力的假皇帝王莽,撕下伪装,“受禅”于孺子,称皇帝,建立新朝,改元始建国。称帝后,王莽派堂弟王舜向保管传国玉玺的太皇太后王政君(王莽姑母)索要国玺。 王政君怒气勃发,又不能制止王莽篡位,气愤之下,将传国玉玺重掷而出,大骂:“尔父子宗族蒙汉家力,富贵累世;乘便利时,夺取国玺,不复顾恩义,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!” 国玺被王政君怒掷下地,因此磕坏一角,王莽只得命工匠以黄金修补,填满缺口,但是这以后传国玉玺终究是留下了瑕疵。 新地皇四年(23年),穷途末路的王莽,被汹涌而来的义军杀死于长安未央宫渐台,随身所配戴的传国玉玺也被缴获,辗转落到汉更始帝刘玄的手里。 刘玄得到国玺后,也没有保住多久,更始三年(建武元年、25年),刘玄败亡,死于赤眉军之手,传国玉玺被缴获,名义上归属赤眉军所立的汉宗室刘盆子。但这个时候,原更始帝部将、宗亲、汉宗室刘秀已经自立为帝,建立政权,刘秀即日后的汉光武帝。 汉建武三年(27年),光武帝大军在宜阳(今河南宜阳)击败赤眉军,消灭了赤眉政权,刘盆子向光武帝投降。光武帝收降刘盆子并赡养其终身,同时获得了刘盆子献上的传国玉玺,于是国玺再次归于汉室,安身洛阳皇宫。 传国玉玺此后在汉皇室历代皇帝手中传承近二百年,到汉中平六年(189年),汉灵帝死后,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宦官,消息走漏后反被宦官所杀,然后何进部将又聚兵杀入宫中,局势顿时混乱不堪。乱军中,宦官首领段硅裹挟汉少帝逃出皇宫,慌乱中遗失玉玺,导致国玺自此失踪。 此后董卓进京,祸乱朝政,导致汉初平二年(191年),“十八路诸侯进京”讨伐董卓。董卓不敌,弃洛阳焚烧宫室,逃往长安。 讨董联军中,长沙太守孙坚率先攻入洛阳,驻扎城南,清扫宫室,于甄宫外一口井中捞出一具投井自尽的宫女尸体,在她脖子上所系的锦囊中得到一个朱红小匣,打开观看,里面正是失踪的传国玉玺! 孙坚得到国玺后,顿时生出异心,于是把传国玉玺秘密藏在其妻吴氏处,以等待时机,获取更大利益。(有后世的推测,认为这个国玺出现得太蹊跷,有可能是孙坚自己刻的,作为日后谋取利益的依仗,不过只是推测,没有实证。) 汉初平三年(192年)孙坚奉名义上的主公袁术命令,渡汉水攻击刘表,击败刘表部将黄祖。就在乘胜追击黄祖的途中,在岘山被黄祖军伏击,孙坚当场身亡,部众因此溃散。此后孙坚妻子吴氏带着灵柩投奔庐江娘家兄长,被袁术得其知身藏传国玉玺,于是半道截击,逼迫吴氏交出国玺。 袁术凭借夺来的国玺僭越称帝,却被天下诸侯不齿,遭到曹操、吕布、孙坚之子孙策等人合力攻打,一败涂地,部众四散。最后在汉建安四年(199年),众叛亲离的袁术病死于寿春,死前想喝口蜂蜜水也不得。 袁术死后,他所窃取的传国玉玺被荆州刺史徐璆自其家眷手中夺过,并转送许昌曹操处,曹操将其缴还汉献帝,至此国玺得以归汉。 汉延康元年(220年),曹丕“受禅”代汉自立,建立魏国,传国玉玺更换主人,从刘氏手中转到曹魏皇家。 为了显示自己受禅的合法性和天命所归,曹丕在得倒传国玉玺后,画蛇添足地在国玺侧面刻上“大魏受汉传国玺”七个隶书字,来证明“受禅”的正当性,实在是欲盖弥彰。 四十五年后,魏咸熙二年(265年),魏权臣司马炎有样学样,以同样的“禅让”方式,逼迫魏元帝把皇位“让”给自己,建立晋朝。 自然而然,司马炎也从曹魏手中取得传国玉玺,以彰显自己建立政权的合法性。至于国玺侧面的那几个隶书字,史书上没有记载是否被抹去,估计是照旧留着(如果强行抹去,恐怕国玺经受不住,搞碎就玩不下去了。) 晋永嘉五年(311年)在八王之乱的残局下,西晋朝廷土崩瓦解,晋怀帝被匈奴前赵所俘获,传国玉玺第一次被异族夺取。 晋咸和四年(前赵光初十二年、后赵太和二年,329年)后赵灭前赵,传国玉玺被后赵君主石勒夺取。次年,石勒因得到国玺,所以称皇帝(之前称大赵天王),并别出心裁地在国玺右侧再刻上“天命石氏”四个篆书(国玺:你们不要瞎刻了好不好!) 晋永和五年(后赵太宁元年,349年)后赵暴君石虎去世,诸子纷争,后赵内乱。石虎养孙石闵(冉闵)趁乱夺取朝政大权,并在次年杀后赵皇帝石鉴,自立为帝,国号魏,史称冉魏,传国玉玺也因此落到冉闵手中。 冉闵大杀后赵皇室,四面树敌,导致中原混乱,立国于辽东的前燕慕容氏政权趁机大举南下,进攻冉闵,意图夺取中原。晋永和八年(冉魏永兴三年,前燕燕元十六年352年),慕容儁大败冉闵,俘获并处死了他。冉闵之子冉智被前燕围于邺城(今河北临漳),内外交困下,只得向东晋求援。 晋派出濮阳太守戴施为前锋援军,赶往邺城救援冉魏。戴施见前燕势大,估计是打不过,但是又想拿回目前保存在冉智手里的传国玉玺,于是半哄半骗地向冉智要求,以传国玉玺为质,送还晋室,以换取后继援军。冉智没有别的办法,只得将传国玉玺交给戴施。 戴施得到国玺后,马上派部下都护何融率领三百骑兵,连夜将传国玉玺急送返回建康。晋室皇帝时隔四十二年后,再次收回传国玉玺,从而结束了因为没有正统国玺,而被北方诸国讥笑为“白板天子”的历史。 而戴施,也并没有全力抵抗燕军,在前燕的猛烈攻势下,已经达成使命的晋援军纷纷撤回。冉魏内外援兵全无,不能抵抗燕军,只得向前燕投降。燕主慕容儁受降后进入邺城,本以为可以获得国玺,得知传国玉玺已被晋军提前劫走后大失所望,懊恼不已。 为了掩饰失去天命的缺陷,慕容儁私下命人刻了一块假的国玺,对外谎称冉闵之妻董氏已将传国玉玺奉献给他,并因此改元元熙,聊以自慰。 真正的传国玉玺回归晋室后,一直留在建康皇宫。此后南朝各代更替,先后有:晋元熙二年(宋永初元年、420年)刘裕建宋代晋;宋升明三年(齐建元元年、479年)萧道成建齐代宋;齐中兴二年(梁天监元年、502年)萧衍建梁代齐;梁太平二年(陈永定元年、557年)陈霸先建陈代齐。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五代前后相延,历时一百六十九年,而传国玉玺也在这期间不断转手,更换一个又一个主人。 慕容儁所私刻的那方假国玺,在北方各国没有真玺的情况下,也就马马虎虎被当做真玺对待。此后经历了前燕--前秦--西燕等传承,在西燕灭亡时,被晋所获得,留在建康作为对照物及战利品,按照晋--宋--齐--梁诸代的更替顺序,保存在建康皇宫。 梁武帝末年,侯景作乱,梁朝分崩离析,萧氏宗室为争夺皇位大打出手,同时各宗室都想把传国玉玺夺到手中。混乱中,假的国玺被宗室萧渊明获得。 此后受北方北齐支持的萧渊明想要入建康夺取皇位,被梁大将陈霸先击败,假国玺随同撤退的北齐军队返回北方,就此留在北齐。之后北齐被北周所灭,假国玺归北周,并在杨坚建隋代周时入隋。 另外,前秦主苻坚被后秦姚苌抓住时,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(慕容氏假玺),没有得到(玺在长安,后被西燕获得)。于是姚苌也有样学样,自己刻了块“赝品的赝品”之传国玉玺,作为姚氏后秦的国玺。 晋义熙十三年(后秦永和二年、417年),刘裕北伐灭后秦,缴获了这块备胎的备胎国玺,带回建康保存,此后经历晋--宋--齐--梁--陈的传承,留在建康,作为历史的见证。 隋开皇八年(陈祯明三年,589年),隋军渡江灭陈,结束了中华四百年的分裂局面,统一全国。在陈朝皇宫内,隋军寻找到了真正的“汉传国玺”,立即将它护送至大兴皇宫,与一同获得的姚氏玺,及得自北周的慕容氏玺收在一处,作为天命所归的征兆,和一统华夏的见证。 隋大业十四年(唐武德元年,618年)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,而其随身携带的传国玉玺被其妻萧皇后暗中保存,带在身边,辗转遁入北方突厥以避祸。(这里在后世有考证,认为真玺已经损毁于江都兵变中,萧皇后携带到突厥的实际上是慕容氏和姚氏假玺。) 唐武德至贞观初年,因没有获得传国玉玺,所以唐高祖、唐太宗只得自己刻了几块“受命宝”、“定命宝”等玉玺,作为宣示皇权所用,基本上也是个“白板天子”。 唐贞观四年(630年),唐太宗出兵击东突厥,一举灭之,并寻找到了隋炀帝萧皇后及其孙子杨政道,把他们护送回国。返回中原后,萧皇后将带在身边的几方国玺献给太宗,其中就有“汉传国玺”。太宗大悦,给予厚赏。而传国玉玺也进入李唐皇宫,作为皇权象征,昭示于天下。 二百多年后,唐末乱世,藩镇跋扈,此起彼伏,控制皇室。最后,宣武节度使朱温,于唐天祐四年(后梁开平元年、907年)取代唐朝,建立梁国,史称后梁,并按惯例夺取传国玉玺,作为后梁立国的合法证据。同时,好歹也存世了五百多年的慕容氏、姚氏伪玺,在朱温代唐前后失去了踪迹,也许是在战乱中损坏或者遗失了。 后梁龙德三年(后唐同光元年、923年),后唐庄宗李存勗率军攻破汴梁,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,后梁灭亡。唐庄宗在清点战利品过程中,在梁皇宫找到了代表正统皇权至高无上地位的传国玉玺,于是把这天下至宝送到后唐国都洛阳,当做天命归己的证据精心保存。而后唐王朝,也是最后一个拥有传国玉玺的朝代。 后唐清泰三年(后晋天福元年、936年),面对向契丹以割地称儿臣为代价,从而获得契丹支持的死敌、也是自己姐妹夫的石敬瑭所带领的攻城大军,后唐末帝李从珂指挥失措,无力抵挡,导致兵败如山,洛阳即将被攻破。 为了不至于被人俘获羞辱,李从珂佩戴传国玉玺,携皇太后、皇后、皇子等,登洛阳城玄武楼,于城楼上放火,全家自杀而死。 这是“汉传国玺”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中,此后,这天下至宝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,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华传奇,就此落幕。 后世也不断有传国玉玺重现的消息,在宋哲宗、元世祖、明孝宗、清太宗在位时期,都有传国玉玺出世的“祥瑞”,而这些,不过是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讨好皇帝所耍的拙劣把戏罢了,真正的国之重宝————“汉传国玺”杠杆配资公司,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,无迹可寻。 发布于:天津市 |